用驱动力模型打造一个高效品牌推广路径
经济越是发达,顾客价值越高,广告战也就越白热化。
统计数据显示,在上海正常出行1天的话,一般会接触到1000-1500个广告,其中正常人平均能注意到的大概只有100个,没注意到了大概1400个,你的广告是否已经淹没在这1400个中。100个中能被长时间记住的根式寥寥无几。
但也有一些广告,看一遍就让人久久难忘,例如依云2013年宝宝回归、怕上火就喝王老吉、戴比尔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。
这些广告做对了什么?答案是兴趣的G点!撬动了驱动力的杠杆,其实不仅仅限于广告,任何需要影响目标人群的策划都可以借助驱动力的能量。
什么是驱动力?
刺激、引导人去执行某个行动的因素组合,经过科学分析人们的驱动力主要分成三种:
其一是生物性驱动力,人类以及其他的动物饮食以止饿、饮水以解渴;
其二是来自于外在动机,是指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奖励或惩罚;
其三是来自于内在动机,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、学习并创造新事物,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的更好的内在需求。
一是本能,一般在营销中很难运用,本文主要从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简单聊一聊外驱动力对营销的影响。
外在驱动,包含两种大的类型——趋利、避害。
人与环境是一体的,我们所传播的东西就存在于环境,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。
我们先来看看趋利在产品组合中的应用,举个例子一个卖空调的,A店一共分800/1500元两种规格的空调,店主想推1500的,但他发现做了很多活动给了很多优惠券,起效甚微,后来跟总部反馈后,总部建议在进一款2500的,在试用了一周后,1500销量竟然翻了一倍。这是为什么?
这在心理学上交锚点效应,就是设立参照物,形成对比,让贵的产品看起来没那么贵了,让消费者感受相对便宜的价值,我们简单模拟一下消费者购买时的心理——800便宜没好货,2500好是好太贵,1500好用还不贵,可以考虑一下!通过增加一个更高的选择,来体现第二选项的性价比。
趋利的例子还有很多,关键的时营销和传播要明确巧妙地凸显出来,在例如促销活动中的奖品设计技巧。
做活动的都知道,如果活动里面提供的奖品用户无法在短时间衡量其价值,纵然我们知道对他价值很高,那他基本也不会参与。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大家都熟悉价值的东西作为参照,如金钱、有价的产品或服务。有时候在奖品描述上添一句价值多少多少钱,虽然俗,却有效。
趋利的应用核心是价值可感知,无论是通过对比、展示诸如此类,都要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切入,才能事半功倍。
接下来简单说说避害。
心理学里面有种现象,叫做损失厌恶,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,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。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.5倍。这种心理说的就是避害,相比于得到,人更害怕失去。它包含了两种情形:
这样做你会损失……
不这样做你会损失……
例如宣传吸烟的危害、电商促销活动中的限时抢购/优惠券,就是利用的这种心理。
大家更为熟悉的例子,怕上火就喝王老吉,喝王老吉就是为了防止上火这样的不好的情况发生,这类是较为直接的应用。
有一类是较为隐蔽的应用,这里牵扯一个经济学概念——沉没陈本,讲的是一个持续的目标达成过程,如果突然中断所付出不可回收的成本,包括时间、金钱、情感等等。签到打卡就是这类心理的常见应用,已经签到了5次,还差2次就能领到20元奖品了,不能放弃,都签到7次,只需要再签7次,就可能获得巴厘岛3日游了,不能放弃。
一旦当你被某项利益吸引从而开始打卡,你每打一次卡,都是在这件事情上增加了投入,一旦你放弃,就意味着之前的所有投入都成为了损失。
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,学会利用人的本能,可以驱动目标群体去做很多事,但前提是你要先理解,利、害的本质和范畴,你才知道在什么情境下可以使用这些规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