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“国潮”化背后的思考|欧赛斯品牌研究
今年春节期间,默默无闻的河南电视台以一曲《唐宫夜宴》成功出圈,成为一个现象级流量爆款,另外一个同台节目《白衣执甲》一样出彩,河南台成为顶流的同时,国潮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。
有人觉得,国潮,就是一阵风,但其实,国潮,它反映了整个时代。
“国潮”的出现是中国综合国力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。伴随着80、90后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,甚至00后成为新消费的主力军,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加多元化、个性化,在接受着国外潮流元素的同时,也更加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。
譬如汉服的兴起。自满清入关,剃发易服,汉服断档已有几百年,然而它并没有被遗忘,证明文化是有生命力的。中国传统文化是真金白银,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藏。
“国潮”涌动,是传统认同也是个性表达。我们可以看到,在B站上,有很多受年轻人追捧的传统文化视频。
数字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让品牌迎来高光时刻。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,在2020年七夕节,与七夕相关的传统文化产品消费快速增长。在淘宝天猫上,七夕产品的消费较去年七夕同比增长超过118%。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当口,国货品牌和国际品牌都瞄准了七夕,推出“七夕特供”产品。在中华传统佳节,国货产品自然更受青睐,国货品牌推出的七夕产品消费略胜一筹,同比增速达到141%。
日本作家三浦展在《第四消费时代》里,将1912年以来的世界分为四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解决温饱,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强调物质的贵重性,第三个阶段是心理上的满足感,第四个阶段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富裕。
对于现代品牌打造来说,过去的经典理论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随着时代发展,精神上的富裕成为消费者的最底层需求,品牌国潮化,正是这种背景下品牌的时代画像。
但是我们必须要深刻意识到的是,品牌“国潮”化应该是品牌需要代表拥有中国文化、中国艺术、中国美学、中国精神的潮流趋势,而不是打着“国潮”的噱头,实际只是在做简单的中国元素如“仙鹤、朱雀、祥云、博物馆、园林等”的叠加,做工粗糙、制作不精良,更谈不上能有核心的品牌文化。
品牌的建设,国潮是表象,欧赛斯认为,只有打开传统文化密码,更多地在文化产品设计理念上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精神价值,才是真正的“国潮”,才能为品牌创造更多的机会。